案例|制造:视觉缺陷检测+预测性维护(占位)

以视觉缺陷检测与设备预测性维护为支点,降低不良率与非计划停机,逐步联动排程与工艺优化,形成闭环提升。

1. 背景与目标

行业:制造;规模:示例(多条产线);目标:降低不良率与停机,提高良率与OEE,提升交付稳定性。

2. 问题与挑战

  • 人工抽检漏检与误检,无法覆盖全量
  • 维护以事后为主,停机损失与备件管理压力大
  • 多工序多约束导致排程与计划复杂

3. 解决方案(概要)

  • 视觉缺陷检测:外观/焊点/划痕等多类缺陷自动识别
  • 预测性维护:振动/温度/电流等多源传感器与模型预测
  • 联动优化:与排程与工艺参数优化结合,形成闭环

4. 实施步骤(示例)

  1. 目标与KPI定义(不良率、MTBF、MTTR、OEE)
  2. 数据采集与治理(影像/传感/工艺/MES/ERP)
  3. 试点上线与评估(单工序/单设备)
  4. 规模化扩展与联动(排程与工艺)

5. 数据与集成

数据:影像、传感、工艺、产线与设备;集成:API/边缘采集/权限;部署:私有化与边缘计算。

6. 成效与ROI(占位值)

  • 不良率:-18%
  • 非计划停机:-25%
  • OEE:+7%
  • 备件/维护成本:-12%

7. 可复制清单

  • 检测模板与标注规范
  • 传感器布置与采样策略
  • 报警阈值与维护工单流程

FAQ(示例)

Q:多产线如何推广? A:先在代表性产线沉淀模板与流程,再横向复制到相似工序,实现规模化。